主 管:中国地质调查局
主 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主 编:李文鹏
编辑出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编辑部
电 话:
010-60850960 (张老师)
010-60850956 (宗老师)
010-60850953 (刘老师)
010-60850926 (汪老师)
010-60850986 (王老师)
主 管:中国地质调查局
主 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主 编:李文鹏
编辑出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编辑部
电 话:
010-60850960 (张老师)
010-60850956 (宗老师)
010-60850953 (刘老师)
010-60850926 (汪老师)
010-60850986 (王老师)
近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七部门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入选名单正式公布,经项目申报、资格审查、答辩会评和结果复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的期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成功入选“中文领军期刊”,连续获项目支持5年。期刊加入的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获集群(集团)化试点项目A类资助。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2024—2028年)主要围绕构建集群、平台、人才、政策、机制等全要素体系,完善我国科技期刊学科布局,让更多高水平论文在我国主办的科技期刊发表、更多高质量期刊在我国自主平台出版。该计划面向全国的科技期刊支持体系,被称为科技期刊界的“国家队”遴选,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在科技期刊领域实施的力度最大、资金最多、范围最广的重大支持专项。二期项目设置中、英文单刊(领军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高水平办刊人才培育和集群(集团)化试点5个子项,二期项目在提高申报资质的情况下,有效申报项目1340项,资助数量为463项,其中中文单刊领军期刊资助100项,集群(集团)化试点资助13项。
近年来,为深入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围绕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需求,邀约多位编委知名学者选择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策划组织了多期专栏,组稿文章有力提升了学术质量,17篇论文入选F5000顶尖学术论文,期刊连续两届获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各数据库影响因子持续提升。作为中文期刊,也一直重视国际影响力的建设,期刊先后被DOAJ、Scopus、GeoRef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
未来,期刊将着力在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支撑水工环地质调查事业、引领水工环地质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持续致力于刊发高水平学术成果、打造专业办刊队伍,同时借集群(集团)化试点项目之力提升出版传播能力,不断完善出版伦理规范等,创造条件吸引高水平论文“回流”,为我国科研成果的交流和传播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活动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十分突出。然而,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在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造成的地质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日益突出。世界范围内矿山开采深度在不断增加,如煤矿开采深度达到1500 m,有色金属矿山达到4500 m,矿区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体周边环境复杂,采掘扰动强烈,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加强矿区水文地质、矿山地质灾害、矿区水土污染和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研究,解决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支撑。
为了促进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创新,实现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和高效利用,系统总结相关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和展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特别聘请中国矿业大学隋旺华教授、新疆大学张紫昭教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张进德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建伟教授共同组织 “矿区水文地质和矿山生态修复专栏”。
一、研究开展情况
国家和大型企业非常重视矿山水文地质和矿山生态环境工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大型科研项目等都非常重视对该主题研究工作的支持,例如国家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近期验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材料与技术、正在进行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突水体安全深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和高硫矿区酸性地下水污染原位协同治理与防控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矿山采掘诱发高势能突水溃砂机理与防控研究、大型锑矿区流域尺度锑污染过程、效应与调控等,研究基础较为雄厚,为专栏的稿源提供了保障。
目前该方向的研究前沿及特色表现在:(1)超深井的水文地质结构探测与模型构建;(2)矿山水深部存贮的理论与关键技术;(3)矿山场地水土污染防控理论与关键技术;(4)采掘诱发高势能溃砂机理及防控;(5)矿山水害主动防控理论与关键技术;(6)矿山采动诱发地质灾害链及防控;(7)全生命周期矿山生态破坏机理与修复关键技术;(8)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理论与监测技术方法研究;(9)矿山开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二、特邀主编简介
隋旺华: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国家级专业实验中心主任。受聘学校杰出学者、教授、博导、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教学名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7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项。获得部省级二等奖以上科研奖励6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4项。出版教材4部、著作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篇。电子邮箱:suiwanghua@cumt.edu.cn。
张紫昭: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学院教授、院长。近五年,主持新疆第三次科考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1项,自治区面上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2项,横向项目5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9篇(其中二区10篇、三区11篇、四区8篇)。2023年入选“天山英才”培养计划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项目。2021年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12)1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主编教材1部,主编专著2部。电子邮箱:zhangzizhao@xju.edu.cn。
张进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二级研究员、博士,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2016—2022年先后担任中国地质调查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程和支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研究方向:矿山环境与生态修复、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多年来一直从事矿山环境与国土整治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长共完成了20余项国土资源领域的重大项目或课题研究,编写各类研究报告100余部;牵头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等10余项行业标准颁布实施。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著专著3部;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次,获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和地质科技奖二等奖2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电子邮箱:zhangjinde@mail.cgs.gov.cn。
周建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于2010年和2018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矿山酸性水与重金属污染防控等。近年来主持国家各类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撰写教材与专著5部。电子邮箱:jw.zhou@cug.edu.cn。
三、征稿方向
根据该主题研究的重要性和项目开展情况,4位特邀主编拟邀请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疆大学、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中煤地质总局、华北有色金属勘察院等单位参与稿件撰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研究方向:
(1)深部矿山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问题;
(2)采矿诱发地质灾害及防控;
(3)矿山水害机理与防控技术;
(4)地下水对矿山岩体稳定性影响及防控;
(5)环境脆弱区矿山开采诱发生态环境变化机理及修复技术;
(6)矿井水环境影响及资源化利用;
(7)矿井水深部存贮及其环境影响;
(8)露天矿水文地质与生态修复问题;
(9)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矿山水文地质及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10)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应评估;
(11)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12)矿山生态修复关键技术、材料研发;
(13)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14)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四、投稿及评审
为保证专辑按时出版,来稿请在2025年2月15日前投稿至采编系统:www.swdzgcdz.com,栏目选择“矿山专栏2025”。所有稿件将执行“三审”及“同行评议”制度,择优录取。
来稿格式参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文版式要求和已刊文献,版式要求可在网站首页“作者园地”栏目中下载,已刊文献可在网站首页全文免费下载。
五、出版时间及版面费
录用文章安排在2025年第4期以“矿区水文地质和矿山生态修复专栏”形式发表,2025年7月15日见刊。文章正式录用后即可在中国知网进行网络首发;排版定稿第一时间在本刊网站进行优先发布,可免费下载。
录用的文章均需按编辑部制定的标准支付版面费。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我国优秀科研成果,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和科研成果走向世界,科技部中国信息研究所 2012 年启动了“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 5000”(F5000)项目。利用科学计量指标和同行评议结合的方法,每一年度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遴选优秀学术论文,建设了“领跑者 5000-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通过多语种长文摘的形式,集中对外展示和交流我国优秀学术论文。通过与国际重要信息服务机构和国际出版机构的合作,将 F5000 论文集中链接和推送给国际同行,为中国作者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提供了一条高效渠道。该项目采用数据库定量分析遴选和编辑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从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选取各年度各学科发表论文在统计期内累计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连续入选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截至目前共有17篇论文获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序号 | 篇名 | 作者 | 入选年 | 点击阅读 |
1 | 氢氧同位素在地下水流系统的重分布:从高程效应到深度效应 | 韩鹏飞, 王旭升, 蒋小伟, 万力 | 2024 | |
2 | 基于约束条件的深圳市南山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 | 张晓波, 刘凯, 蒋鹏, 贾伍慧 | 2024 | |
3 | 基于逻辑回归-信息量的川藏交通廊道滑坡易发性评价 | 杜国梁, 杨志华, 袁颖, 任三绍, 任涛 | 2024 | |
4 | 沧州地区土层固结特征与地面沉降临界水位研究 | 王云龙, 陈晔, 郭海朋, 孟静, 王海刚, 臧西胜, 朱菊艳 | 2024 | |
5 | 川藏铁路廊道关键水工环地质问题:现状与发展方向 | 张永双, 郭长宝, 李向全, 毕俊擘, 马剑飞, 刘峰 | 2023 | |
6 | 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 | 张春潮, 侯新伟, 李向全, 王振兴, 桂春雷, 左雪峰 | 2023 | |
7 |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分析的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研究 | 李文斌, 冯文凯, 胡云鹏, 周永健, 陈凯, 刘云 | 2023 | |
8 | 考虑污染物扩散风险的场地地下水污染多层次风险评估方法 | 张行洲, 殷乐宜, 陈坚, 周笑笑, 杨丽虎, 吴吉春, 谢月清 | 2023 | |
9 | 基于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的中巴公路盖孜河谷地质灾害早期识别 | 赵富萌, 张毅, 孟兴民, 苏晓军, 石伟 | 2022 | |
10 | 四川省泸定县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 | 铁永波, 张宪政, 卢佳燕, 梁京涛, 王东辉, 马志刚, 李宗亮, 鲁拓, 石胜伟, 刘民生, 巴仁基, 何龙江, 张新克, 甘伟, 陈凯, 高延超, 白永健, 龚凌枫, 曾孝文, 徐伟 | 2022 | |
11 | 基于FEFLOW的三维土壤-地下水耦合铬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 刘玲, 陈坚, 牛浩博, 李璐, 殷乐宜, 魏亚强 | 2022 | |
12 | 基于逻辑回归的四川青川县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模型 | 方然可, 刘艳辉, 苏永超, 黄志全 | 2022 | |
13 | 西南岩溶山区大型崩滑灾害研究的关键问题 | 李滨, 殷跃平, 高杨, 邢爱国, 黄波林, 贺凯, 赵超英, 万佳威 | 2021 | |
14 | 山西太原晋祠—兰村泉水复流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新认识 | 梁永平, 张发旺, 申豪勇, 唐春雷, 赵春红, 王志恒, 侯宏冰, 任建会, 郭芳芳 | 2021 | |
15 | 西北旱区潜在蒸散发的气候敏感性及其干旱特征研究 | 阴晓伟, 吴一平, 赵文智, 赵富波, 孙彭成, 宋燕妮, 邱临静 | 2021 | |
16 | 毕节市北部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 袁建飞, 邓国仕, 徐芬, 唐业旗, 李鹏岳 | 2020 | |
17 | 地表基质分类及调查初步研究 | 殷志强, 秦小光, 张蜀冀, 卫晓锋, 侯红星, 何泽新, 鲁敏 | 2020 |